文化
得贤者胜 自强者兴
“历览往迹,总之得贤者胜,失贤者败;自强者兴,自怠者亡。胜败兴亡之分,不得不归咎于人事也。”出自明代冯梦龙《新列国志》。冯梦龙曾出任福建寿宁知县,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减轻徭役、改革吏治,时人评价其“计闽中五十七邑令之间,无逾先生”,称赞他治下寿宁“农野馌残歌夜月,公庭讼简闭春云”。《新列国志》包罗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新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等史书,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其中所展现的故事和理念不仅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后人的启迪和教育。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国理政首要的任务就是选人用人。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选拔和管理,先贤很早就提出了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理念。孔子将“举贤才”列为为政要点之一,认为“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想要从根本上实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务必要选拔贤能之人,百姓就会迁善日进,国家就能凝聚力量,最终实现国富民强。《墨子》中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诸葛亮说“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司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这些都能看出古人对用贤用才的重视。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懂得用人,就是要不论出身、不重资历、不看地位、不避亲疏。古人提出“建官惟贤,位事惟能”的思想很有价值。以西汉名将卫青为例,《史记》载,“青壮,为侯家骑”(即给王侯养马的马倌)。汉武帝慧眼识珠,使得卫青脱颖而出。不久后,汉朝与匈奴战事吃紧,汉武帝力排众议,大胆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让他率领军队出征匈奴。卫青没有辜负这份信任,首次出征便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取得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同样司马相如也是出身微末,为汉武帝所赏识,汉武帝偶然间读到《子虚赋》不禁拍案叫绝,感叹道:“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知司马相如尚在人世后,立刻派人将他征召入宫。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汉武帝独具慧眼任用他为国家理财,有效充实了国家财政,为汉代诸多壮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何谓贤能?如何选贤用贤?东汉郑玄注解《周礼》说:“贤,有德行者。能,多才艺者。”关于选贤用贤的标准,一般从德与才的辩证关系中展开。孟子倡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在这一区分中,“贤”主要指内在的道德品格,“能”则指外在的治理才能。治国平天下的要义,即在于“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德与才的关系作了深入阐释,“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任人唯贤,就是既要选拔有贤德之人,又要注重其才干,即任用德才兼备之人。
“知能不举,则为失材;知恶不黜,则为祸始。”准确识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诸葛亮曾总结了识人之道:“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李悝提出了识人五法:“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窘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正如古人所说:“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选贤任能,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与时俱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该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适应执掌全国政权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需要,我们党统一调配和大量培养、训练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明确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开展“第三梯队”建设,推动实现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与合作。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汇聚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发展史。一路走来,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正是因为有一批批优秀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实践充分证明,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出过硬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所在。着眼建强党的执政骨干队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完善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干部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任务。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勤学不辍苦练内功、增强本领,主动作为、担当使命,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同华)